查看原文
其他

小言专栏 | 这一次,金星似乎错失了她的“完美”

2017-12-04 文化十分 CCTV文化十分

  每天十分钟,带你涨知识


作者:央视新闻频道主持人  王言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为什么给演员这样打分?

话剧《父亲》的上演非常火爆。

我看的首场,保利剧院座无虚席,谢幕时掌声、欢呼声久久不停,这部戏铁定票房大卖。

没做过统计,但我觉得以另一位主演赵立新当下的知名度而言,票房七成以上的贡献率应该是来自金星的,很多观众都是来看她的吧。

△《父亲》海报

但是抱歉,我不喜欢金星在话剧舞台,尤其是这部话剧中的演出。

有人评论郭德纲演电影:他根本没法演,因为演任何角色都是演那个说相声的郭德纲自己。这句话应该同样适用于金星,他们这类演员个人光芒太耀眼了,实在不太容易入戏,也不太容易让观众入戏。

所以前几年在北展舞台上看《金星脱口秀》现场表演时我觉得金星是有很语言天赋、人格魅力,而且多才多艺的演员,但是在话剧舞台上,评价演员的唯一标准是他(她)是否成功塑造出了令人难忘的人物。

△   金星

看得出,从体态、从台词用力程度上,金星已经非常有意识地进行控制了。

看到她在一个访谈里说:我想塑造一个强势女人,闭着眼睛都行,但是怎么把劳拉这个角色由爱转恨、一步步被逼着走向痛苦深渊的女人演绎好呢?(大意)

初登场时,她的步幅明显放缓、步子也非常小,努力向一个“传统家庭妇女”的身份靠拢;在不需要强控制的台词中,她也尽可能语速放缓,语言中的方音也在尽力克服。

这些都是金星让观众看得见的努力。

△《父亲》剧照

但金星的音色偏厚实,并不太适合劳拉这样一位“忍气吞声而心机暗藏”的女性,加上金星的咬字习惯不太讲究,但凡情绪一起来就容易满口着力,咬字太紧就失了流畅,而一旦失之流畅就不口语化,所谓“话剧腔”的气息就太重了。

全场看下来,还是让人觉得这是“金星”,而不是“劳拉”。出戏不停的我只能给演员差一点及格的59分。

但金星的影响力和票房号召力是毋庸置疑的,满坑满谷的观众就是证明(而且保利剧院的票相比其他剧场而言从来都不便宜哦)。

△《父亲》剧照

太喜欢赵立新了。

当然,这和这部剧的份量主要压在赵立新饰演的上尉身上有很大关系,难怪赵老师十二年初心不改,念念不忘完善这部话剧。

台词量真是只能用“庞大”来形容,而且我感觉外国人的文学作品中总是习惯用很多看似不着边际的排比、比喻,这在无形中就加大了演员的台词负担。但赵立新是功力深厚的学院派,又是正当年的黄金年华,不在话下。

关键是对人物不同阶段的状态对比,赵立新把情绪变化处理得很恰切。

△《父亲》海报

西背是一种非常独特的服饰,它有西装的挺拔质感,但又有闲适、放松的气质,它是西式的、洋气的,它又对男人的身材非常挑剔。

上半场两幕戏中,赵立新穿着西背演完,你会发现他像是西背这种服饰的最佳代言。

赵立新的气质就是西背的气质,一丝不苟而有张有弛,风度翩翩。剧中的上尉正是用这样的服饰来粉饰自己的体面人生,直到下半场被穿上“束身衣”后,他的痛苦脆弱、他的偏执分裂才肆无忌惮地爆发出来。

△《父亲》剧照

在整个下半场,赵立新一改之前舒展的眉目,把眉心的皱纹绷得紧皱和微颤;

一改上半场舒展的吐字,加入了好多气息颤抖的笑音,而这种声音特别适合这个人物不时的自我怀疑和自嘲;

一改上半场横平竖直自信的小跨步,整个体态也变得扭曲、开合之间也更加夸张,这是人物从自得走向崩溃,从拥有整个世界到孑然一身的物理呈现。

△《父亲》剧照

总之,赵立新的表演很准确。而他那种明朗、帅气的知识分子气质也在整部剧中散发得浓郁无比。

据说他近几年因为演了不少古装戏被大众熟知,但我之前唯一看过他的电视剧作品是饰演一位叫“罗文”的知识分子(电视剧《走向共和》),我非常欣赏那股挺拔的书卷气。

但他毕竟是中生代的好演员,还不是功成名就的艺术家,所以满分减一分以期待他创作出更多好作品好人物吧。

△《父亲》剧照

尺度爆表不等于好感度爆棚

谢幕时观众们热情爆棚,但我感觉这热情中的90%以上,甚至更多,都是给演员们,尤其是赵立新的精彩表演(因为当他最后谢幕鞠躬时,整个欢呼声又提高了N个分贝)。

但关于舞台呈现,我其实有很多疑问。

这可能是我看过所有话剧中舞台表现尺度最大的,但这种令人脸红的大尺度表现,并不能让人信服地以为是与剧情走向有必然联系、为人物色彩加分的。

△《父亲》剧照

从第一幕序幕开始,两个“下人”的男欢女爱就赤裸裸地呈现;直到后来金星、赵立新饰演的主角夫妇在争吵中直面过往、直面现在、直面人性时,又是一大段略有舞蹈化的性爱行为呈现。

话剧毕竟不是导演艺术,所以演员们在舞台上的所有表现是无法经过哪怕最细微的剪辑手段来修饰的。话剧也没有分级机制,我相信,不管编剧出于何种意图、导演出于何种目的,类似这样的情绪和冲突一定是可以有更艺术化的表达。

△《父亲》剧照

毕竟这部戏有两位顶级演员,他们有丰富的表演经验;毕竟这部戏上演的环境是推崇虚实结合审美的东方地域。

你可以说这种表演大胆,但大胆本身就不是一个褒义词,《父亲》中这样的表达并不让我觉得震撼或是赞叹。

我们要允许并尊重那些只爱吃0成熟、或半成熟的牛排的食客,但全世界大多数食客选择的是5成、7成甚至全熟的牛排。

△《父亲》剧照


赞一句舞美

从一开戏我就发现舞台中间那个“笼子”的架子好像在微微摆动,仔细一看,这些架子果然是灵活拼接的。

《孙子兵法》中说“围师必阙”;审美意象中也是如此,一个完全密封的笼子远比不上有透气窗、但这窗户高不可及更让人绝望,这样的“笼子”设计也更符合剧中人阴暗的色彩。


建议一句字幕

因为剧中赵立新有数段外文(非英文)的歌唱,我相信剧作家,尤其是斯特林堡这样的大师级人物,语言或有啰嗦之嫌,但绝不会与剧情主旨毫无关联,所以这些歌唱的唱词可否有舞台两侧的字幕呈现呢?

△《父亲》剧照

我欣赏不来,但不妨碍它是经典

最后说两句剧本本身吧。

这部戏我非常不喜欢,但这是一部非常成功的话剧作品。

全剧的色调太阴暗了,舞美阴暗,人物阴暗,剧情阴暗,除了上尉和女儿的那一段父爱时光舞台灯光给了橙色的暖色,其他所有时候都是偏冷的色调。

△《父亲》剧照

看完戏会感慨:怎么会有这么仇恨婚姻、这么仇恨女性的剧作家呢?

斯特林堡还真是。

这位逝世已经100多年的瑞典剧作家是瑞典的国宝,是世界现代戏剧之父,他的作品至今都是瑞典青少年的必读书目(唉,让青少年们接受这么阴暗的作品真的好吗?)。在很多国际性的戏剧节上,都会为他单独设立“斯特林堡”单元。

△   斯特林堡

但他有三次不幸的婚姻和严重的精神危机。

存在主义美学家雅斯贝尔斯分析说,斯特林堡患有“精神分裂症”,而欧美不少精神病学家认同这一判断。

他在《斯特林堡与梵高》中说“第一次精神分裂症发作导致他对妇女的仇视心理达到顶点,并诱发他创作了诸如《父亲》《伴侣》等作品。”

在斯特林堡的家族史中,他的妹妹就患有明显的精神障碍。

R.Cancro在《精神分裂症历史》中说“创造性人物与普通人群相比,具有较多的精神分裂症一级亲属存在,反过来也有研究发现,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一级亲属中比普通人群涌现出较多的创造性人物。”

△《父亲》剧照

好了,我倍感欣慰,而且可以理直气壮地说我欣赏不来斯特林堡这部话剧《父亲》了。

剧中男主角上尉就像是斯特林堡精神分裂病症的一个象征,这种极端情绪的铺陈是会加大观众的认同难度的。

或许,我们可以这样想,斯特林堡的作品是对我们的另一种测验,如果我们看完斯特林堡的话剧还能认为生活是充满阳光的、还能积极向上地面对人生,那才能称得上是“心理强大吧!

△《父亲》剧照

PS:让我们一起期待自己的亲戚中不要出现创造性的天才吧,毕竟平平淡淡才是真,毕竟你我皆凡人,毕竟连最有创造性的苏东坡都说“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延伸阅读:




监制 | 项   飞

制片人 | 石岩

主编 | 纪萱萱

编辑 | 李   端 

运营 | 邓   荣


往期节目推荐

 陈学冬:演员要有社会责任感(内含福利)

● 黄健中:争取95后观众是电影人的重要课题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